何以中国丨这几个不起眼的“小土包”里,竟藏着中国最西端的佛寺秘史
莫尔寺遗址,坐落于喀什市莫尔村附近的洪积台地之上,开阔而宁静。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座古朴而神秘的土坯佛塔——一圆一方,静立千年。若你以为它们只是几个“不起眼的小土包”,那可真是错付了它们的千年过往。
这座遗址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一直延续使用到公元10世纪,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西端、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地面佛寺遗址。它不仅填补了古疏勒地区佛教历史的空白,更见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多宗教并存、交流与融合的和谐历程。可以说,莫尔寺是我们追溯中国地面佛寺起源的一份珍贵“地书”。
今年四月,它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实证并展示了自汉至唐,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实现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脉络。
自2019年考古工作启动以来,惊喜不断涌现。六年之间,僧舍、回廊佛殿、讲经堂、厨房、储物间甚至餐厅等陆续重见天日。整整46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18座单体建筑、62间房间、2条踏道,以及数以万计的文物残片,逐渐拼凑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古代寺院图景。
而2024年最令人振奋的发现,是一片泥瓦。瓦,作为中原典型的建筑元素,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它不仅暗示了莫尔寺建筑风格中深厚的中原影响,更为我们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唐代疏勒大云寺的所在地提供了关键线索——史书曾载,武周时期,西域设大云寺,但具体位置一直成谜。
一座佛寺,如何沉睡千年,又如何在这一刻重新被唤醒?它所承载的,是丝路上文明的对话、信仰的痕迹,是一段还在继续被书写的历史。
而你,愿意来听它讲述吗?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王荣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