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新疆丨在时光小巷,遇见一起种下的“花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付勤 黄伟
在博乐市青得里镇阿里翁白新村,20多只旧摇篮和许多旧门窗一起静静排列在一处农家院里,有的漆色斑驳,有的雕花已模糊,但仍能看出它们做工精致。
木工师傅们正在忙着给摇篮重新上色,阿里翁白新村党支部书记陈良说:“这都是从村民家里征集来的,每一只都至少摇荡过三代孩子的童年梦。”
现在,这样充满童趣、充满色彩的梦想仍轻轻摇晃着,落在这个小村庄的墙上、窗上、屋顶上,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整个村庄的生活。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跟随“走进美丽新疆”全国省级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这个小村,一进入由原来的村委会改造成的民宿,就看见“武汉市江岸区援建”的标识,让这个美丽的院落更显亲切。在博乐,湖北援建的标识随处可见。
这些天,阿里翁白新村的村民们一直在忙乎一件大事:把征集来的老物件重新修整,建一条“时光小巷”。他们细心收集过往的生活印记,在上面重新绘上湖泊、云朵、少女、小动物……绘上所有他们认为最美的图案和颜色,然后装饰在小巷的墙壁上、道路旁。
阿里翁白新村曾是博乐市近郊的一个村庄,近年来,通过美化村落民宿、深挖传统美食,实现了从传统村到网红村的华丽变身。
漫步村庄,处处可见极富地域特色的精美墙绘,“遇见阿里翁”和“花儿”等10余家精品民宿,都是由村民的老院子改造而成,每个门牌上都写着村民的名字。目前,阿里翁白新村已经打造了8处特色旅游打卡地和70多家农家乐。“上过央视的烤包子”“央视推荐的烤肉”,村民们的广告语就是这么简单直白又充满自豪感。黄昏降临时,馕坑烤肉的香气与民宿院落的欢声笑语交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田园慢生活。阿里翁白新村用朴实的烟火气,书写着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故事。
最美的风景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在博乐,这样用热爱播撒下种子所绽放的“花儿”处处可见。由湖北省宜昌市和咸宁市对口支援的温泉县,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记者10年前随湖北日报“鄂疆飞鸿”采访组探访温泉县时,想要体验温泉,只能到县里的洗浴中心或宾馆。而现在,坐在雪山下、湿地旁,过往游客能免费体验雪山湖泊间的温泉。
站在湿地公园“湖北援建”的红色标志前,温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晓飞介绍,对口援建温泉县的湖北咸宁是著名的温泉之乡,两地曾多次组织交流考察,他们通过交流学习,最大收获是如何将温泉文化真正融入自然山水之中。现在,游客一来到湿地,就能直接看到热腾腾的温泉,随时都能坐在温泉池边,一边惬意泡脚,一边“悠然见雪山”。这种“复得返自然”的空灵怡然之境,就是温泉县正着力打造的温泉品牌。
在返程中,记者再一次通过车窗看见了“我爱博乐”的心形灯牌。援疆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产业援疆如同细雨无声,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就如推动摇篮的手,种在温泉边的花,不仅是支持与培育,更是唤醒与尊重。
随处可见的“湖北援建”标识,是湖北数十年如一日援疆工作的一个清晰注脚。没有“异地移栽”“南橘北枳”,只有默默耕耘和润物无声。一批批湖北援疆干部竭尽智慧和热情,全力培育充满着当地生命力的智慧与内生动力。它们如“花儿”一样蓬勃生长,见证着这片土地一次又一次的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