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体新声颂七秩 新疆日报“新赋”特刊文心与时代同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9月17日至9月23日,新疆日报重磅推出《方略领航赋》《磅礴新象赋》《绿水青山赋》《奔腾之路赋》《和风共沐赋》《同心筑梦赋》和《情暖天山赋》系列特刊,用汉赋雅韵这一承载千年的文学表达,郑重致敬自治区70年的发展成就。
《方略领航赋》:治疆方略的文学镌刻
赋作以“昆仑莽莽,天山苍苍” 起笔,开篇即定“法治为鼎、团结为魂” 的基调。其“法剑凌空,光寒天山邪祟胆;明镜悬世,辉映边城公道心”,以对仗笔法将法治威严具象化,“剑”与 “镜”的意象形成刚柔相济的张力。文末“煌煌伟业安边计,片片丹心照天山”的赞语,反映了大家的心声。
《磅礴新象赋》:产业振兴的雄浑画卷
《磅礴新象赋》描绘新疆产业振兴的全景画卷。“忆往昔驼铃摇碎古道尘沙,看今朝钢轨飞架亚欧虹桥”,以“驼铃”与“钢轨” 的时空对话,浓缩丝路千年变迁。描写新质生产力时,“风机列阵大漠,驭风取电;蓝板覆荫荒原,聚日生能”,“列阵”“覆荫” 二词化静为动,将光伏、风电设施写活,展现出 “化石为能”到“御风取电” 的产业蝶变。
《绿水青山赋》:生态答卷的诗性书写
《绿水青山赋》突破以往对新疆“荒漠苍凉”的刻板认知,开篇即绘“瀚海回青,荒原萌翠” 的新景。“三千余公里绿色长城终合龙,横绝大漠,镇锁狂沙”,以“长城”喻林带,既显工程浩气,又含文化隐喻。更妙在“以沙为宝”的辩证书写“且末民众植梭梭以固沙,接苁蓉以兴业”,将治沙与致富并置,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象为“沙海化金之实迹”。
《奔腾之路赋》:交通动脉的时空咏叹
《奔腾之路赋》作为聚焦“发展动脉”的篇章,赋作以“路”为经纬,将交通升级与产业变革、开放扩围深度绑定,既延续汉赋 “铺陈其事” 的传统,又以数据与场景的交织,成为新疆从 “丝路古道”到 “亚欧枢纽” 的文学见证。如“立自贸试验区,至若诸区并进,格局宏开。龙门擎天,列阵横空吊集装箱;铁龙穿漠,呼啸不绝载万里商。”其最鲜明特色是对硬核成就的诗化表达,让工业场景和经济数据的表达获得文学美感。
《和风共沐赋》:文化润疆的温情礼赞
赋作紧扣文化润疆主题,跳出宏大叙事框架,以微观视角见真情的笔法,将文化交融具象为生活细节与情感共鸣。“润疆之道,首在润心。似冰川融水,泽被万物,无言而深厚。中秋馓香分月魄,春节羊炙映桃符。宴饮话桑麻,尺素结同心。”以和风之柔写铸魂之实,用饮食、节庆等日常场景,诠释文脉通昆仑的深层内涵。“文潮起于天山,文脉通于昆仑,弦歌如酥雨,润物及黎元。”既写出文化建设的广度,又点出其深度,暗合文化润疆与固本安邦的核心要义。
《同心筑梦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礼赞
赋以“同心”为灵魂,以自然景观与人文实践为双翼,将新疆70年民族团结史升华为精神史诗。“苍穹垂耀,西陲焕光。五星辉映,七秩芳华正盛。天山巍巍为证,雪域皎皎作凭。各族儿女,七十载手手相牵、心心相印,共垦荒原成沃野,同辟戈壁化绿洲。”其特色在于以天地为证,以人力为诗,用新疆标志性自然意象承载共同体理念,让“筑梦”既有历史厚度,又具精神高度。
《情暖天山赋》:民生福祉的细腻描摹
作为收官之作,《情暖天山赋》以“民为邦本”为核心,从脱贫攻坚到教育医疗,从安居到乐业,构建起一幅“雪水融春,无声润物”式的民生画卷。“幼育春蕾,沐良圃而秀发;老颐桑梓,倚晚晴以怡颜。病逢仁术,杏林回春;弱得厚扶,闾巷载暖。”其最大亮点是“宏大成就的微观落点”,让“情暖”既见于政策温度,更显于百姓笑靥。文末赞语“石榴同心兮霞蔚云翔”,将民族团结与民生幸福熔于一炉,收束全篇。